> 高校新闻
> 高校寄语
> 社团网络
> 爱心传递
   
 
大学生就业:当理想撞上现实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樊霞 郑晓婕 日期:2012-08-15  
 
[导读]调查采访发现,高校毕业生十分关注未来工作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自己是否能够不断学习和汲取能量,而不是简单地随便就业。未来发展大于现实生存,这成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共识,也在无形中造成许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不久,就出现频繁跳槽、骑马再找马的现象,以致备受诟病。
 
   核心提示

  2012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近50万人,人数再创新高,全省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近年来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

  招聘会上的寻觅

  8月的烈日已经有了秋的味道。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这基本是个尘埃落定的时间。

  然而,在人才市场每周固定的招聘会上,依然有许多年轻的脸庞,充满着希望和渴求,竭力寻找着最契合自己理想的那份工作。

  8月10日上午,郑州市。24岁的李明波和两位同学8点就坐上了公交车,辗转来到河南省人才市场,这里每周有四场招聘会。这是李明波和他的同学们第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次,他们想寻找新的机会。

  李明波对自己在郑州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很满意。“公司提供的用人条件很模糊,承诺的待遇并不真实。”更重要的是,李明波认为该公司是家族企业,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对个人发展来说不理想”。

  招聘会提供最多的是市场销售等门槛较低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已经毕业一年的小李站在招聘会的一角,很羡慕那些应届生。在很多招聘会现场,绝大部分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应聘者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看起来这似乎是最基本的求职条件。不过,让人觉得有些矛盾的事实是,在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人才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其实颇受欢迎。

  一位教育培训公司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应届毕业生虽然经验欠缺,但大多表现努力积极,会按照公司的模式和要求尽力去做。“如果是有经验的求职者,他的个性和想法也许会和公司的运行制度发生冲突。”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象是,李明波和他的同学都是大专毕业。在经过各种多轮、大规模招聘会,诸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基本有了头绪之后,8月份的招聘会上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数量已大幅锐减,大专毕业生成了求职的主体人群。这不由给人一种印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也许大专生已经成了就业最有压力的一群。

  在人才市场,这些大专生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本科生不满意工作可以考研、考公务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市场上挑选一个合适的工作,以便自己的未来看起来不那么暗淡。”同样是大专毕业的王文艳很冷静地给自己定位,因为“未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压力在等着你”。

  11点左右,认真研究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李明波和他的同学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他们没有放弃,相约第二天再来。

  毕业生的理想和现实

  自高校扩招以来,就业一直都是高校毕业季的唯一话题。每年临近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寒冬”就降临在很多人的头上。

  2012年,河南省有多少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官方数据显示:近几年,我省每年高校毕业生达40多万人,2012年更接近5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将有超过80万大中专毕业生在河南求职,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但事实给出了一份答案证实,即使是在背负着压力,不少高校毕业生依然坚持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7月中下旬,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目标定位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大型民企,对于中小型企业及基层岗位不愿“屈嫁”。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挑三拣四,宁做低工资“白领”,也不做高收入“蓝领”。以郑州市为例,2012年上半年郑州市职介中心所属的三个人力资源市场,共有6000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近18万个,进场求职人数达10万人次,其中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占50%以上,进场求职者七成以上为应届高校毕业生。而达成就业意向仅1.5万人左右。

  对于媒体的报道和有关分析,大学生们并不以为然。郑州航空管理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小郭觉得这个结论很正常,“每个人都想要美好的未来。”他毫不讳言,有了本科文凭,“仅仅意味着你跨过了求职的门槛。许多单位招人起点就是本科以上学历。”但只拥有“通行证”还远远不够,除了考公务员,如果想要更满意的工作,“那就继续读研吧,好一些的单位需要更高的门槛。”

  一些高校毕业生对工作挑剔、期望值过高、“啃老”是事实。但是“具备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始终是高校毕业生们就业关注的焦点。

  调查采访发现,高校毕业生十分关注未来工作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自己是否能够不断学习和汲取能量,而不是简单地随便就业。未来发展大于现实生存,这成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共识,也在无形中造成许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不久,就出现频繁跳槽、骑马再找马的现象,以致备受诟病。

  在实际求职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毕业生们常常抱怨自己在大学期间实践不够,没有掌握真正的技能,以至踏进社会之后,感觉自己“一穷二白”,除了热情和激情,不具备任何的竞争力。用人单位一句“实际工作经验”,瞬间就击垮了10多年的寒窗苦读功力。

  某些高校教育模式脱离实际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就此造成的结果依然令人遗憾。颇为典型的是,高职高专是专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可就业情况表明,在市场经济选择面前,不少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们并没有表现出独有的竞争能力。学习期间实践少、课程设置和市场脱节,学生们甚至无法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并不是个案。

  8月11日上午,20岁的小王希望在人才市场能找到一份工作。这位大专生填写的期望薪酬是:1000元,低于郑州市最低工资水平。她说虽然学的是软件专业,“其实除了打字之外,自己并没有其他擅长的技术。”

  压力下的就业求解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破解“人往哪里去”,引导和帮助每年数十万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了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要民生大事。

  实际上,我省各有关部门一直试图求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自2009年以来,我省共有40800名毕业生参加了特岗教师计划;

  高校毕业生被鼓励积极入伍。今年河南6.5万名毕业生报名预征,占预征报名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省人社厅、团省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等8个基层就业项目,目前“三支一扶”在岗人员1600多人;

  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被大力鼓励和提倡。三年来,7.9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其中51%被见习单位直接留用。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就业专项服务陆续展开。今年前两个季度,全省举办了126场“万企千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万个;“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中有1.4万家企业参与,3.6万名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开展百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对接洽谈”活动,有4000多家企业参与,1.2万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最新的消息是,自8月1日起,全省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201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有效的帮扶活动。

  多方措施出台,加之有效的各种就业帮扶活动,截至目前,我省2012年高校毕业生已有37.2万名实现就业,就业率达76.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省针对2009年至2011年的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9万多人,经多方努力,现已有 6.6万名顺利就业。

  “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平稳向好,机遇大于挑战。”省人社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顺利就业尚需多方努力

  有关方面分析认为,2012年我省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因此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尚需进一步转变。省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负责人表示,“就我省而言,大部分产业需要的是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如加工、制造等类别,很难满足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由此看来,在现实面前,调整心态和就业观念尤为重要。

  过度消费高学历人才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一些企业招工对高校毕业生的学历、性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的企业明确招募“211”和“985”类高校的毕业生,还有的企事业单位招录时,要求具研究生以上学历,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等。

  来自高校毕业生的意见则集中在对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践缺乏方面。不仅仅是专科生,多数本科生也持有同样观点。缺乏技能和实践经验,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成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软肋”。

  “高校面对市场的剧变,本身做出顺应时代的改革力度尚需加大,在科目设置和毕业设计方面显然还有不小的改善空间。”有关人士如此评价。

  虽然大学生被鼓励积极创业,但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不到5%。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启动资金不足,投资项目没把握,缺乏有效的创业服务,都是不少毕业生们顾虑的问题,这些还需有关部门加大引导和帮扶的力度。

  同时,一些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棚架”现象。如何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恐将是政府面临的又一现实情况。

  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但希望和机遇也同时并存。中原经济区建设创造出了更大的就业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逐步改善,这让人相信,多方努力一小步,就业局面就会改观一大步。

  另一方面,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需要最大限度地去适应市场的要求。河南大学二年级学生方世林给自己找了份暑假兼职,她认为短短半个月的实践,收获的知识远远高于书本上有限的内容。提早进入社会,成了大学生们热衷的一项活动。

  “我现在在一家公司做营销,给自己积累一些工作经验。”郑州一所本科院校的大三学生高李剑说。这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希望更多地为就业做一些准备,也许,明年他就能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
 
尚格人力 | 法务支持 | 联系我们 | 版权归属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