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新闻
> 高校寄语
> 社团网络
> 爱心传递
   
 
公益创业,盼望告别“小老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吕颜婉倩 日期:2012-10-22  
 
  “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这是百度百科对公益创业的定义。 

  公益创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创业者大多借鉴国外的创业模式和课程,在中国本土进行复制。公益性、社会性、强调创业的社会利益的兼顾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创业,这是公益创业区别于商业创业的地方。随着“公益创业”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它的拥趸,而他们走的却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荆棘路。 

  公益创业:是创业者更深层次的需求 

  刘志强是一名湖南大学大三学生。2011年暑假,他在去江西遂川县黄坑乡中心小学支教前,一本叫做《离开微软改变世界》的书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冲动。刘志强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想追寻主人公伍德的足迹,想让湖南的每个孩子都有书读。 

  他琢磨着募捐一些书给山区孩子送去,却出乎意料地收到很多朋友捐赠的书。“干脆帮孩子们建个图书室吧,却没想到第一年就建了3个。”他兴奋地说。支教日子里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给了刘志强一种强烈的去帮助、去改变的力量。从没有过创业经验的他,竟由此走上了公益创业的道路。 

  与刘志强这种从未有过创业经历的人相比,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甘毅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业创业者了。20岁出头的他,就已经是上海永安国际旅行社以及嘉约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尽管拥有了百万元的资产,甘毅仍觉得这些并未满足自己对创业的需求,他一直想着“要为同学们做点事情”。“之前的创业得到区政府很大的支持,我很感恩。”甘毅说道。他想做点实事,在回报大家的同时,也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大的平台。 

  细心的甘毅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教学区和生活区不远不近的距离制造了学生们的出行“窘境”。甘毅灵机一动,校园“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他用自己原来两个项目的盈利来为“公共自行车”提供资金支持,用公益创业丰富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公益创业在中国发展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公益团队关注的领域已经相当广泛,涉及节能减排、推广和普及儿童早期阅读、帮助盲童、应对老龄化社会等诸多现实问题。 

  38岁的张斌峰是众谷公益的理事长,也是汇益泽社会企业的总经理。在2006年的时候,他参加了“重走中国西北角”的大型公益采访活动,用微观视角来观察乡村学校,切身了解到西北孩子在教育、见识、学习设备方面的困境后,张斌峰将自己的目光逐步转移到公益上来。“一点点的改变也能帮到这些孩子”,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2009年3月初,他遇到了“再生电脑公益行”的项目,就毅然辞去了公司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公益创业者。汇益泽,就是他为了这个项目专门成立的社会企业。说到为什么要转变成为一个专职的公益创业者,这个农村出生,在农村完成小学四年级以前教育的中年男子说:“只有公益创业才能满足我对创业的需求。” 

  缺乏支持,公益创业寸步难行 

  在贫困山区建立图书室是刘志强公益创业的重点,“开始没有想做大”,以至于后来频频遭遇图书来源有限、人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启梦公益的常驻志愿者有十几人,人手不够时,他会通过向社会招募义工来弥补缺口。 

  用刘志强自己的话来说,这一年多的创业过程可以形容为“几经周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系统方式,无论是反复探讨研究确定图书室建立点、寻找合作伙伴、制定章程、变更组织名称,还是确定组织框架、策划宣传计划与方式、建立操作流程、建设博客都劳心费力,不仅过程辛苦,还暴露出了创业团队工作效率不高、应急机制不全、书籍运输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也有一些公益创业者甚至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就遭到了极大的困难。拿甘毅的“公共自行车”来说,通过对杭州、北京、武汉等城市同类案例优劣势的透彻分析,再加上对松江七校的同学们为期一个多月的咨询调研,团队交出了一份相当成熟的计划书。然而在公益创业这方面,“政府是有政策扶持但力度不大”,经过一系列的电话咨询,甘毅了解到校方都对这个项目表示支持,但“同意易得,批示难寻”,由于欠缺校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批示,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松江区政府、松江大学城管理委员会、七所大学校长、还有校园里的物业,我还在等这些部门给我正式批示。” 

  尽管在刘志强和甘毅看来,公益创业的前景相当乐观,但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刘志强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我们政策上更专业的支持,把启梦公益做大、做的更加“专业化”;而把“自行车变成和图书馆一样的公共设施,成为大学生都能享用的福利”,则是甘毅的奋斗目标。 

  告别“小老树”的社会企业探索 

  公益创业者所遇到的困难情况虽然各异,但总体来说主要是受到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缺乏成长性。“小老树”的趋势明显,所谓“小老树”就是开始怎么样后来还是怎么样。张斌峰说:“只有更专业的运营,才能够吸引外界的资金和力量。”公益创业近几年在创业者心中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引进社会企业模式或许是一种更加高效同时也更有保障的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公益创业项目都适合社会企业的模式。”张斌峰的态度比较慎重,他举例上海众谷公益运营的两大项目:“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与“爱飞翔,乡村教师飞翔”。这两个项目分别着力于为乡村教育提供电脑和对乡村教师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素质。虽然这两个项目的前期部分在2010年获得“上海市十大最具潜力公益项目”称号,于2011年获得摩根大通全球公益奖励支持,但张斌峰认为,乡村教师飞翔计划毫无盈利点,不适合做成社会企业。而再生电脑教室这种自我造血功能较强的项目则可以循环发展,可以发动社会各界把淘汰闲置的旧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捐赠出来,由有资质单位进行专业分拣,可再生的将进行规范再生和严格检测,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建设电脑教室;无法再生的则送交专业环保处置工厂予以资源化环保处置。 

  汇益泽主要在公益理念传播、电脑再生环保处置以及为有需求的企业搭建平台这3个方面进行运作,“公益咨询公司、帮助公司设计电脑再生处置的方案,提供服务并执行,是我们这个社会企业的赢利点所在。”张斌峰说,“目前我们已经为贵州、甘肃、安徽、云南、湖南、青海等省份的偏远乡村先后建成了45间电脑教室。” 

  当下的中国的公益创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完全不营利的,刘志强、甘毅以及张斌峰的创业都有各自的赢利点,然而除却开展项目所需正常的开支,他们都会将各自的盈利返还到公益事业中来。当然社会企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在国内没有社会企业的分类,在注册时只能依旧进行工商注册,同时缺乏政府的支持,法律法规在税收方面也没有什么优惠的政策。最主要的是,社会公众在对社会企业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接受度也不够。“公益创业的前景是很好的,但是要设计好项目的运营方式,希望我们的汇益泽探索出一条解决公益创业困境的优良模式。”
尚格人力 | 法务支持 | 联系我们 | 版权归属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050